大众对于“知道分子”这个名词的认知更多地来自于《新周刊》,所谓知道分子指的是拥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但对每一样都不是非常精通,只是泛泛而知一些基础知识和信息的群体。从其知识结构来看,知道分子的知识面是横向、开放的,任何一个都是杂家,随口即可说出无数概念、原则、定义、理论,所涉领域广泛;从其行为特征来看,知道分子喜欢网络,不甘寂寞,对于批评比原创更热衷、更有想法,默默无闻和知道分子是一对矛盾的词汇。
11月28日,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透露,为了查明华南虎存在的状况,国家林业局派出十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专题调查,目前,第一批专家访问调查已经结束。
一张华南虎照片居然能引发如此强大的风波,甚至导致政府部门进行调查,除去华南虎珍贵程度不亚于国宝大熊猫这一因素外,网民中的一批“知道分子”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正是他们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对华南虎照片进行分析、评论,致使一张小小照片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挺虎派”与“打虎派”是各执一词。这其中,有摄影技术、图象处理知识、地理信息,甚至有的还找出了华南虎照片的原型——一张年画,紧接着就是恶搞周正龙与其虎照的PS照片。一时间,只见评论与分析齐飞,照片与技术共舞。但仔细分析,真正专业的不多,在论坛上拍砖、附和的居多。似乎谁在一时间全都具备了专业的鉴定、甄别能力。暂且抛开虎照的真伪,从“知道分子”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对事件的全情投入,也看到了其所代表的互联网浮躁文化。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互联网交流彼此的知识、信息和看法是件好事。但如果把学术交流的“百花齐放”变成“大胆提出,简单论证,轻率定论”,这种缺失了起码的科学理性与法律文明的浮躁文化必然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和谐网络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在狭窄的利益诉求制度下,公众缺乏其他表达渠道而都依赖网络进行表达,社会秩序就会趋向紊乱,民主诉求就会在网络中扩散,变成一种不可控的网络暴力。
更为重要的是,知道分子在网民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数量庞大,他们的言行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如果任由这种浮躁文化从互联网延伸到我们的社会主流文化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网络。对待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做法,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如果仅凭“一点皮毛”就随意推测、简单定论,必然不利于该事物的健康发展。同时,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国家对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还没有完善,但不代表没有法律界限和道德规范。无论是网民还是知道分子,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时,都应坚守最起码的法律底线和道德文明。
作为新闻媒体,要保持理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尽管近年来互联网的影响力有超越了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趋势,但还有相当部分的人群习惯通过后者来获取信息。作为舆论导向的把握者,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要保持理性,将最真实、最正确的信息还原给公众。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加强对网民的规范和引导,这既有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网站更好地运作。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当我们浏览网站时、当我们发贴时,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如此,和谐的网络文化已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