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上线运行。
CIPS是为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央行表示,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混合结算方式,提高人民币跨境和离岸资金的清算、结算效率。
“相当于通过一条‘支付高速公路’将全球人民币使用者联结起来。”汇丰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表示。
“接入CIPS系统后,我们跨境人民币业务运作的效率、时间将比原来有所优化。”一家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国际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成之前,跨境人民币结算主要是通过央行的大额支付系统(HVPS)。
跨境清算模式主要包括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但最终的清算都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但其具有诸多局限性。
大额支付系统原本是为境内人民币结算而设计,运行时间为当日8:30-16:30,不适合跨时区清算。CIPS(一期)业务受理时间为9:00-20:00,运行时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人民币业务主要时区。因此,商业银行通过接入CIPS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时区差异带来的资金支付效率问题,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性的管理能力。
此外,在代理行和境外清算行模式下,跨境人民币业务都必须通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报文系统传递跨境清算信息。但SWFIT不支持中文报文,而且一些字段与大额支付系统报文不兼容,影响清算效率。CIPS报文设计则考虑了与现行SWFIT MT报文的转换要求,使得人民币跨境支付过程更为便捷和高效。
此外,CIPS(一期)还通过实时全额结算方式及集中清算业务提高清算效率。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IPS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清算的效率、安全性、可靠度。”
央行表示,目前CIPS首批参与的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中国)等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同步上线的间接参与者则包括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
孙海波认为,未来直接参与CIPS系统的银行会持续扩展到更多银行,包括境外金融机构。而随着网络不断延伸,对提高跨境清算效率也大有裨益。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表示,CIPS一期工程将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业务类型涵盖了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业务,引起市场对CIPS资本项支付结算的猜想。
“CIPS系统支持资本项业务,但是资本项业务能不能做,哪些业务能做仍然有待具体业务监管部门的认定。”孙海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为负责CIPS需求开发的主要是央行支付结算司,但多数跨境人民币业务层面由央行货币政策二司负责制定。”
数据显示,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
黄碧娟认为,CIPS新系统的建立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为其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铺平道路。
央行表示,CIPS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等国际监管要求,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SWIFT报告显示,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占有率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2.79%,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报告还显示,同期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占比为9.1%,人民币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的地位继续巩固。
汇丰银行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将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将跻身全球主要货币之列。“随着新基础设施(CIPS)的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支付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范围对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便会随之而增加。”黄碧娟说。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