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早晨7点,张振伟和父亲赶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的日日顺物流服务公司(下称“日日顺”)仓库,将需要在上午配送的货物分装到车上。这个物流站点主要负责朝阳区和昌平区,信息员、技术员、维修员、物流员加在一起有几十人。
11月11日,7点前,张振伟父子俩赶到位于昌平区东小口镇的日日顺物流服务公司仓库,将需要在上午配送的货物分装到车上。
张振伟,28岁,河南人,2013年在姐夫的介绍下进入日日顺工作。一年半前,张振伟把56岁的父亲请到北京来帮忙一起送货。
“‘双十一’太恐怖了,去年一天就接了700多份订单,这个仓库全部都堆满了货物。那天我早上6点就来上班,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回家。”日日顺东小口镇站点的信息员彭女士站在冰箱堆里,一边查对手里的订单,一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今天早上6点,就已经接到1000多份订单,我们是又期待,又害怕。”
信息员彭女士说:“去年‘双十一’,我早上6点就来上班,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回家。今天早上6点,已经接到1000多份订单,我们是又期待,又害怕。害怕任务量这么大,自己做不好。”
11月9日,在“双十一”来临前,信息员会尽量说服这些疑难订单尽快抽时间收货,避开“双十一”。11月9日,在“双十一”来临前,信息员会尽量说服这些疑难订单尽快抽时间收货,避开“双十一”。
每年的“双十一”对于物流公司都像打仗一样。而对于快递员来说,则是做好了“大干一场、大病一场”的准备。
“我这里只送来自网络的订单,京东的占70%,天猫占10%,20%来自海尔商城。”日日顺东小口镇站点的负责人马经理介绍,该站点“双十一”当天的订单以20%-30%的速度增长,前年400~500份订单,去年700份订单,今年预测1200单。一周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培训驾驶员和物流工人。
“一到节假日我们这就是赔钱,招人、雇车开销特别大。”“双十一”前两天,马经理对记者说,“临时工每人每天300元,租车最高要700元一天。现在的仓库700平米,临时又租了一个1000平米的,到‘双十一’全都堆满,还不一定能放下。”
该站点现在有5辆货车,遇到周末会增加几辆车。今年“双十一”,他们增加了13辆货车(送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5辆轿车(送电视机)、7辆面包车和8辆金杯车(送热水器、小家电)、13辆摩托车(送小家电和安装服务)一起送货。
“会干这活的还不好找,而且现在客户要求高。安装空调、热水器,需要配件,如果收费过高会给差评;送货晚了,嫌物流慢,也给差评。”马经理说,“京东会自动抓取差评和统计每月的送达率(达到96%送达率,京东还能有2000~3000元的奖励),随着送货量的增多,投诉也会增多。”
一年半前,张振伟把56岁的父亲请到北京来帮忙一起送货。张振伟的太太在另外一个城市打工。老家留下四岁半的女儿和六亩地给母亲照顾。
拿到送货单,张振伟要给送货单排序,规划一条合理的送货路线图。图为张振伟利用等红灯的时间与客户确认送货时间。
把冰箱抬上没有电梯的楼层是最辛苦的活。特别是冬天,出完一身汗容易感冒。每次张振伟问父亲累不累,父亲都说不累,这让张振伟觉得亏欠父亲。
11月11日,记者坐着张振伟父子花2万元买的二手长安新卡,随他们一起体验了一把快递员的“双十一”。6:30起床,7:00到仓库,7:45从仓库出发,8:30到达一家客户,13:10送完上午的最后一单货,13:40回到仓库,其间花了15分钟吃了一碗加量的12元刀削面。上午一共开了52公里,送了10个订单,用了7个小时。
“每年的旺季就是6月的京东‘618’,7、8月入伏天和天猫‘双十一’。” 张振伟和父亲平时一个月能挣1万多,但是除去房租、汽油钱、两个人的伙食,最后每人拿到手也就3000多。“双十一”之后,他们又要进入淡季了。
“双十一”这天下午,他们又装了10个订单的货物出发了。
11月12日下午,马经理给了记者最新统计数据,“双十一”这天,他这个站点共计接了1908单。
(责任编辑:城市网)